时间: 2025-04-28 16:3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9:11
惩忿窒欲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惩、忿、窒、欲。字面意思分别是:
基本含义是抑制愤怒和欲望,通过自我控制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行为的和谐。
在文学中,惩忿窒欲 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追求,如在古典小说或诗词中,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修养、心理健康或道德教育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惩忿窒欲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和道德观念,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强调的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中国文化中,惩忿窒欲 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紧密相关。它强调个人通过自我修养来达到社会和谐,这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社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平静、稳重和理性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和诱惑时,保持冷静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这种联想可能与个人的道德追求和心理健康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在压力和冲突中保持冷静的情况,惩忿窒欲 的理念帮助我更好地管理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 惩忿窒欲 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中,如:
山川静谧,心随云淡,
惩忿窒欲,心如止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画面中的山川平静,水波不兴,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控制。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平静的旋律,如古典音乐,来代表这种内心的宁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self-control”或“emotional regulation”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是关于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的。
惩忿窒欲 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实践。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和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各宜警醒,~,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安家的正理。
1.
【惩】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惩,戒也。 、 《广雅》-惩,恐也。 、 《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 、 《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
【组词】
惩毖、 惩纠、 惩示
2.
【忿】
(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忿,悁也。 、 《广雅》-忿,怒也。 、 《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 、 《礼记·大学》-身有所忿窒。 、 《楚辞·怀沙》。注:“恨也。”-惩违改忿兮。 、 《庄子·达生》-忿慉之气。 、 《玉篇》-忿,恨也,怒也。 、 《战国制·秦策》-伯主约而不忿。 、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组词】
忿恨、 忿气、 忿怒、 忿疾
3.
【窒】
(形声。从穴,至声。洞穴狭小阻塞,故从穴。本义:阻塞,不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窒,塞也。 、 《易·讼》。虞注:“塞止也。”-有孚窒。 、 《吕氏春秋·尽数》。注:“不通也。”-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鼻则为鼽为窒。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
【组词】
窒塞;窒阂
4.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 欲益反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