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00
词汇“坌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坌至”进行分析:
“坌至”字面意思是指尘土飞扬地到来,比喻事物大量涌来或聚集。其中,“坌”指的是尘土,而“至”表示到来。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坌至”常用来形容人群或事物的突然大量聚集,如“宾客坌至”表示宾客突然大量到来。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古风文章中仍可见到。
“坌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涌至”、“纷至”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人们常用“坌至”来形容热闹的场景,如宴会、市集等,反映了当时社会活动的热闹和繁荣。
“坌至”给人一种热闹、繁忙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突然和意外的意味,让人联想到人群涌动的场景。
在现代生活中,“坌至”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描述某些特殊场合,如大型活动、节日庆典等,仍可用来增添文雅和古风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坌至”来形容春天的花朵盛开,如:“春日花开,蜂蝶坌至,园中一片生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涌入某个场所的场景,尘土飞扬,热闹非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群的喧哗声和脚步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坌至”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大量事物或人群的突然聚集。
“坌至”是一个具有古风特色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能够为语言增添一份文雅和历史感。在学习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
1.
【坌】
尘埃。
【引证】
元好问《戊戌十月山阳雨夜》-霏霏散浮烟,霭霭集微坌。
【组词】
微坌
指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
【引证】
《四十二章经》-逆风扬尘,尘不及彼,还坌己身。
【组词】
坌并、 坌起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