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43:06
词汇“圣姿”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圣姿”字面意思指的是神圣的姿态或形象。其中,“圣”通常与神圣、崇高、不可侵犯等概念相关联,而“姿”则指姿态、形象。因此,“圣姿”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出神圣特质的姿态或形象。
由于“圣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出现的频率较低。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或神话中的神祇的庄严姿态。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文化讨论中。
“圣姿”这个词可能是由“圣”和“姿”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复杂的词源或历史演变。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它的使用并不广泛。
在或文化艺术领域,“圣姿”可能会被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神圣意义的形象或姿态,如雕塑、绘画中的神像等。
提到“圣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庄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情感,以及对**或精神层面的敬畏和尊重。
由于“圣姿”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圣姿”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或场景的庄严与神圣,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深度。
结合艺术作品,如教堂中的雕塑或壁画,可以更好地理解“圣姿”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音乐或颂歌。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使用“divine posture”或“sacred figure”等表达。
“圣姿”作为一个描述神圣姿态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化和**语境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姿】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引证】
《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姿,态也。 、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姿态万变。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无风亦呈袅娜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