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6:09
词汇“增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增”意味着增加,“薮”通常指湖泊、沼泽或者密集的草丛。因此,“增薮”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湖泊、沼泽或密集的草丛。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我们很难找到具体的语境和例句来进一步分析。
由于“增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所提及,但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增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
“增薮”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含义和使用频率的降低而逐渐淡出常用词汇的行列。
在古代文化中,湖泊、沼泽和草丛常常被视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与农业、渔业等活动有关。因此,“增薮”可能在描述自然环境变化或生态系统演变时有所提及。
由于“增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如果考虑到其字面意思,可能会联想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宁静。
由于“增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由于“增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会显得有些生硬。然而,如果巧妙地使用,它可能会为作品增添一种古朴或神秘的氛围。
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湖泊、沼泽或茂密的草丛,带来一种自然和宁静的感觉。
由于“增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非常有限。
“增薮”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非常有限。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常见。
1.
【增】
(形声。从土,曾声。字本作“曾”。本义:增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增,益也。 、 《广雅·释诂一》-增,加也。 、 《荀子·法行》-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 、 《淮南子·本经》-残高增下。 、 《列子·汤问》-山不加增。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增脚气病。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蔡元培《图画》-乃增损。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清·洪亮吉《治平篇》-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组词】
增年、 增增、 增奉、 增拓、 增息、 增累、 增损、 增广、 增置、 增防
2.
【薮】
(形声。从艸,数声。沼泽地带多长草,故从艸。本义:湖泽的通称。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薮,大泽也。 、 《尔雅·释地》。李注:“薮,泽之别名也。”-十薮。 、 《国语·周语下》-薮,物之归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山林,鸠薮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