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08:53
“万马皆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所有的马都沉默无声。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形容环境极其寂静,或者比喻在某种压力或影响下,人们都不敢说话或表达意见。
“万马皆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古代对战场或自然环境的描述中演变而来。在古代文学中,马常常被用来象征力量和声音,因此“万马皆喑”形象地表达了极端的寂静。
在**文化中,马象征着力量和活力。因此,“万马皆喑”不仅形容环境的寂静,也隐喻了社会或政治上的压抑和沉默。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或反思极权统治下的社会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在强大压力下的无助和沉默。它激发了对自由表达和民主价值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严肃的会议上听到老板宣布重大决策时,整个会议室如同万马皆喑,大家都屏息凝神,不敢出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万马皆喑,星辰无声,唯我独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空旷的战场,马匹静静地站立,没有一丝声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缓慢、沉重的交响乐,增强这种寂静和压抑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ead silence”或“pin drop silence”,但这些表达没有“万马皆喑”那种文化和象征的深度。
“万马皆喑”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寂静,更深刻地反映了在特定社会或政治背景下的沉默和压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并激发对自由和民主的思考。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皆】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皆,俱词也。 、 、 《左传·哀公十一年》-皆死皆殡。 、 《书·汤誓》-予及汝皆亡。 、 《战国策·齐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 《战国策·齐策》-皆以美于徐公。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皆自于人欤。 、 宋·苏轼《石钟山记》-所在皆是。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皆托忠烈之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 、
【组词】
皆悉、 皆既、 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喑】
(形声。从口,音声。本义:小儿哭泣不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