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8:59
回礼:字面意思是指在接受礼物或恩惠后,以相应的礼物或行为作为回报。基本含义是一种社交礼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和感恩之情。
回礼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回”和“礼”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返回”和“礼物”。在古代,回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回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礼尚往来”原则。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礼仪也有体现,如节日期间的礼物交换。
回礼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代表了感恩和互惠。联想可能包括温馨的社交场合、感恩的心情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收到朋友的帮助,后来我通过回礼一顿饭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在诗歌中,可以将回礼融入到表达感恩和友情的诗句中:
春风送暖,花开满园,
友人赠我,一枝春梅。
我以诗篇,回礼心间,
友谊长存,岁月静好。
回礼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精美的礼物包装、温馨的社交场合。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感谢的话语和愉快的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回礼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文化中,回礼(お返し)非常重视,通常会在收到礼物后不久回赠相应的礼物。
回礼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原则,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礼仪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回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