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3:08
前定: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事先决定或预定的事情,强调某种命运或结果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被确定。在或哲学语境中,前定可能指某种宿命论,即人的命运或某些的结果是由超自然力量或宇宙法则预先决定的。
前定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前”和“定”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即为“事先决定”。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命运或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更多领域。
在某些文化中,前定与宿命论紧密相关,如在印度教和中,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概念与前定有相似之处。在西方文化中,前定可能与教的预定论有关,即上帝对每个人的命运有预先的安排。
前定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宿命感,让人联想到无法改变的命运和既定的轨迹。这种感觉可能引发对自由意志和命运控制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前定可能用来描述那些看似无法改变的情况,如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说:“我的出身似乎是前定的,但我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未来。”
在诗歌中,前定可以用来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星辰的轨迹,前定的宿命, 在时间的河流中,我们漂泊。 尽管前路已定,心仍向往, 在宿命的网中,寻找自由的光。
前定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星象图,或是命运之轮的旋转,带来一种神秘和宿命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悠扬的古琴声,或是命运交响曲中的沉重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前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达和理解。例如,在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摩伊拉)掌控着人类的命运,这与前定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在东方文化中,前定可能与天命、因果报应等概念相关。
前定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对命运和宿命的思考,还触及自由意志与选择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前定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