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4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41:59
城楼 是指古代城市中用于防御和瞭望的高大建筑物,通常位于城墙之上,具有军事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城市的防御工事,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城楼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城”指的是城市或城墙,“楼”则是指高大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城楼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城市防御和象征的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城楼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也是权力和秩序的象征。许多古代城楼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城楼常常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残酷。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敬畏、怀旧或感慨。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我曾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城楼,那里的历史氛围和壮观的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城楼可以被描绘为历史的见证者:
城楼高耸入云端, 千年风雨不动摇。 战鼓声声犹在耳, 英雄豪情永不消。
城楼的图片常常展示其雄伟的外观和历史的痕迹。在音乐中,城楼的意象可能与史诗般的旋律相结合,唤起人们对古代战争和英雄的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城楼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欧洲的城堡和东方的城楼在建筑风格和功能上都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承载着防御和象征的双重意义。
城楼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复杂情感和概念。
1.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2.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楼,重屋也。 、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组词】
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 楼观、 楼外楼、 楼角、 楼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