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43:21
词汇“泰山若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在中文语料库中难以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实例。因此,我将基于“泰山”和“若厉”这两个词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
结合这两个词素,我们可以推测“泰山若厉”可能意味着某人或某物如同泰山一样稳重且具有锐利的特质。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语境分析。但可以想象,如果该词汇存在,它可能在描述一个人或事物的特质时使用,强调其稳重而又不失锐利。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例句是基于假设的创造性使用:
由于“泰山若厉”不是一个已知的成语或词汇,我们无法提供确切的词源和演变历史。
泰山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被用来比喻重要或崇高的事物。如果“泰山若厉”存在,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人或某物的重要性和锐利特质。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可以想象,在描述一个领导者的特质时,可能会用到“泰山若厉”来形容其稳重而果断的领导风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泰山若厉,稳如磐石,
决策之间,锐利如刀。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尽管“泰山若厉”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通过对其词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和可能的创造性使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库,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