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0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05:27
“咬牙切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力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愤怒或痛恨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愤怒或决心做某事时的表情和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咬牙切齿”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情感,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不满或憎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
同义词:
反义词:
“咬牙切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对愤怒情绪的自然反应。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愤怒和痛恨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咬牙切齿”常与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不公正或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愤怒和决心。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决心克服困难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朋友因为被误解而咬牙切齿,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和无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咬牙切齿,誓不低头,逆风中,我心如铁。”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个人紧握拳头,咬紧牙关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咬牙时发出的细微声响,或是愤怒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itting one's teeth”,虽然意思相近,但“咬牙切齿”更强调情感的强烈和表情的生动。
“咬牙切齿”这个成语在描述愤怒和决心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情感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文化和心理状态的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尽要来杀张清。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4.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