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30
“像意”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根据字面意思,“像”通常指的是形象、相似,而“意”则指的是意义、意图。因此,“像意”可能指的是某种形象或相似性的意义或意图。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形象或相似性的内在含义或目的。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它在某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使用,可能会有以下类似的句子: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将其理解为形象与意义的结合,可能的同义词包括“象征”、“寓意”等,而反义词则可能包括“表面”、“肤浅”等。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知。它可能是某个方言或特定社群中的创造性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
如果“像意”在某个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使用,它可能反映了该社群对于形象与意义结合的重视。例如,在艺术或设计领域,追求“像意”可能意味着作品不仅要美观,还要有深层的含义。
对于“像意”这个词汇,可能会有一种追求深层次意义和内在联系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艺术、哲学或心理学等领域,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有限。如果在一个特定的社群或环境中遇到这个词汇,可能会在交流中使用它来表达对事物深层意义的追求。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像意”融入到对事物深层意义的探讨中: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将其理解为形象与意义的结合,可能会联想到抽象艺术作品或深邃的音乐作品。
由于“像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进行跨文化比较。如果它在某个特定文化中使用,可能需要具体分析该文化中对应的概念和词汇。
“像意”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能反映了对于形象与意义结合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联系。
1.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