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08
“像样”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看起来符合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具有一定的水平或质量。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在外观、质量、表现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不显得粗糙或不合格。
“像样”一词的词源较为普通,主要由“像”和“样”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像”指形象或相似,“样”指样式或标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符合标准的含义。
在**文化中,“像样”常与面子文化相关联,强调在外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体面。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希望自己的行为和物品能够“像样”,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像样”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高标准、高质量和良好的形象。它鼓励人们追求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像样”来评价朋友的穿着打扮或工作的完成度。例如,当朋友穿得很得体时,我会说:“你今天穿得很像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像样”:
春风拂面,花开像样, 人生如画,步步生香。
结合图片,“像样”可以联想到整洁有序的房间、精致的餐具或优雅的服饰。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优雅的古典音乐或舒缓的爵士乐,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在英语中,“像样”可以对应为“decent”或“presentable”,这两个词也有类似的含义,表示符合一定的标准或要求。
“像样”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是对事物外观和质量的评价,也反映了人们对高标准和高质量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像样”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丰富性。
1.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
2.
【样】
(形声。从木,羕(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假借为“像”。式样。
【引证】
唐·白居易《缭绫》-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组词】
样银、 样儿、 样子间、 样米、 样物、 样度、 样当、 样制、 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