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0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02:12
“四则”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四则运算,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些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用于处理数字和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
“四则”一词源自汉语,直接关联到四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在古代,数学运算的概念可能不如现代精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则运算的概念逐渐被明确和标准化。
在东亚文化中,数学教育尤其受到重视,四则运算作为基础技能,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这种重视反映了社会对逻辑思维和精确计算能力的重视。
对于许多人来说,四则运算可能唤起学生时代的记忆,可能是愉快的(如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可能是不愉快的(如考试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四则运算无处不在,从购物时计算总价到规划预算,都需要运用这些基本技能。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数字的海洋里,四则运算如同指南针,引领我们穿越复杂的迷宫。”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数学教科书中的公式和图表;听觉上,可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四则运算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四则运算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尽管具体词汇可能不同,如英语中的“arithmetic operations”。
“四则”作为数学基础的一部分,是理解和解决更复杂问题的关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精确表达的能力。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