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4:34
“燕京”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北方的一个地名,特指今天的北京市。在历史上,燕京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它作为首都的历史地位尤为显著。
在文学作品中,“燕京”常被用来指代北京,尤其是在描述历史背景或古都风貌时。在口语中,尤其是在老北京人的对话中,“燕京”可能会被用来表达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城市规划等,“燕京”则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北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状态或文化特征。
同义词:北京、北平(历史上曾用名)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与“燕京”相对的现代感,可以使用“现代都市”等词汇。
“燕京”一词源于古代的燕国,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市一带。随着历史的演变,“燕京”逐渐成为北京的别称,并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燕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多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燕京”常被用来表达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对于许多人来说,“燕京”唤起的是对古都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怀念。它让人联想到宏伟的故宫、蜿蜒的胡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北京之旅中,特意探访了燕京八景,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燕京”:
燕京古韵长,胡同深处藏。 故宫映日红,历史心中扬。
在视觉上,“燕京”可能让人联想到故宫的红墙黄瓦、胡同的青砖灰瓦。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老北京胡同里的吆喝声、京剧的唱腔。
在不同文化中,“燕京”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如果要比较,可以与日本的“京都”(Kyoto)相比,两者都是各自国家历史上的重要都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燕京”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历史、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北京的一个别称,更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燕京”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