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2:25
“何许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什么样的人”或“哪一类人”。它通常用来询问某人的身份、背景或特质,表达一种对对方身份的好奇或探究。
“何许人”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何许”意为“什么样的”,“人”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其基本的询问身份的功能,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文雅和正式。
在*传统文化中,询问他人身份是一种礼貌和社交技巧,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或不熟悉的情况下。因此,“何许人”的使用也体现了这种文化惯。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好奇和探究的感觉,它激发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带有一种对对方身份的尊重和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加一个正式的社交活动时,遇到一位看起来非常专业的人士,我便礼貌地询问:“请问您是何许人?”这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对方的背景,并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闪烁,问天何许人,能解我心中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神秘的夜晚,一位智者在星空下思考,询问宇宙的奥秘。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增强这种神秘和探究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o is this person?”或“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sh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询问对方身份的意图是相似的。
“何许人”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还能在交流中体现出尊重和礼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2.
【许】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听从其言也。-许,听也。 、 《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王子许。 、 《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武王伐纣平话》-[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 、 《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 《列子·汤问》-杂然相许。 、 《战国策·魏策》-其许寡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可不许。 、 诸葛亮《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
【组词】
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 许肯、 许允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