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9:50
“乡里迓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乡村中迎接客人时敲打的鼓声。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乡村的喜庆氛围,尤其是在迎接重要客人或庆祝节日时。
在文学作品中,“乡里迓鼓”常被用来描绘乡村的淳朴和热情,如在描述乡村婚礼、丰收庆典或迎接贵宾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在一些地方方言或传统*俗中仍有所保留。在专业领域,如民俗学或文化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乡村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乡里迓鼓”的词源可能与古代乡村的迎宾*俗有关,鼓声作为一种信号,用来通知村民有客人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乡村喜庆场合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鼓声常常与喜庆和团结联系在一起。在乡村社会中,乡里迓鼓不仅是迎接客人的方式,也是社区凝聚力的象征。它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听到“乡里迓鼓”这个词,我联想到的是乡村的宁静和热情,以及人们在庆祝时刻的喜悦和团结。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感到温暖和亲切。
在我的家乡,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村民们都会敲起乡里迓鼓,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鼓声,就知道村里有喜事,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庆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乡里迓鼓响彻云霄,
村民欢聚一堂笑。
鼓声传递着喜悦和希望,
在每个角落回荡。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群村民围着鼓手,鼓声激昂,孩子们在周围欢笑奔跑。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活力和温暖。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俗可能用不同的词汇和形式表达,如非洲的鼓乐、拉丁美洲的打击乐器等,它们都承载着社区的庆祝和团结的意义。
“乡里迓鼓”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乡村俗,也反映了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们的情感联系。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珍惜传统,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迓】
(形声。从言(chuò),牙声。本义:迎接)。
同本义。 同: 讶
【引证】
《尔雅》-迓,迎也。古本皆作讶。 、 《书·盘庚》-子迓续乃命于天。 、 《书·牧誓》-弗迓克奔。 、 《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宫。
【组词】
有失迎迓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