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3:35
“何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作疑问代词,意为“什么地方”或“什么样子”。它通常用于询问地点或描述事物的状态。
“何许”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何许”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被更简洁明了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中国,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对地理位置的认知较为模糊,因此“何许”这样的词汇在询问地点时非常常见。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这类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何许”一词带有一种古风和神秘感,常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生活和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何许”这个词,因为它显得有些古雅和不合时宜。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这个词的出现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使用“何许”来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
月下独酌,问天何许?
星辰寥落,夜色如许。
想象一幅古代山水画,画中一位文人站在桥上,望着远方,口中喃喃自语:“此地何许?”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和悠远的思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ere”或“what kind of”,但它们缺乏“何许”所带有的古风和诗意。
“何许”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汉语丰富表达的一部分。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文化底蕴。
1.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2.
【许】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听从其言也。-许,听也。 、 《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王子许。 、 《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武王伐纣平话》-[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 、 《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 《列子·汤问》-杂然相许。 、 《战国策·魏策》-其许寡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可不许。 、 诸葛亮《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
【组词】
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 许肯、 许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