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6:52
“步障自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步障(一种古代用来遮挡视线的屏风或帷幕)来遮蔽自己。基本含义是指故意隐藏自己,不让别人看到或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或意图。
在文学作品中,“步障自蔽”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隐秘行为或心理状态,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某位政治家或谋士的深沉和不可捉摸。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政治学中,可能会用来分析个体或集体的行为模式。
“步障自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礼仪和战争实践。在古代,步障是一种常见的遮挡物,用于军事或礼仪场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深不可测的形象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因此,“步障自蔽”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一种策略性的行为,尤其是在政治和商业领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深思熟虑、不轻易表露情感的人,以及他们在复杂情境中的应对策略。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团队讨论中总是步障自蔽,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困惑但也激发了我对他的好奇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市集中,他步障自蔽,如同夜幕下的幽灵,无声无息。”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身着黑衣的人,在人群中悄然无声地移动,用一块黑色的布遮挡自己的脸。听觉上,可能是夜晚的寂静,只有微弱的脚步声在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eep one's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意指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计划或意图。
“步障自蔽”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需要表达隐秘和策略性的情境中。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人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乃施青绫步障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1.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
2.
【障】
(形声。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阻塞,阻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障,隔也。 、 《通俗文》-蕃隔曰障。 、 《国语·周语》-陂障九泽。 、 《左传·昭公元年》。服注:“陂障其水也。”-障大泽。 、 《吕氏春秋》-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组词】
障翼、 障距、 障塞、 障隔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