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9:54
“吴公台”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处历史遗迹,具体是指位于苏州城内的一个古代建筑或遗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与苏州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
在文学语境中,“吴公台”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苏州的繁华景象或历史变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苏州的历史或旅游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具体的考古发现或历史研究对象。
同义词:苏州台、吴地遗址 反义词:现代建筑、新兴城市
“吴公台”这个词汇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吴国的历史有关,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其都城位于今天的苏州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与苏州相关的历史遗迹。
在**文化中,苏州以其古典园林和丰富的历史遗产而闻名。吴公台作为苏州的一个历史标志,承载了人们对古代吴国文化的记忆和想象,是苏州文化身份的一部分。
提到“吴公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个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美的欣赏。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机会参观吴公台,可能会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体验可能会在个人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得到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吴公台上月如钩,映照千年古韵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吴公台的古朴建筑和周围的自然风光;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各自地区的历史遗迹,如埃及的“金字塔”或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中的历史象征。
通过对“吴公台”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化遗产。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情感和美学价值。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3.
【台】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yí))。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 同: 鲐
【引证】
《诗·大雅·行苇》-黄台背,以引以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