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0:53
人身事故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涉及个人的事故,通常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导致个人受伤或死亡的意外**。在法律和保险领域,这个词可能特指那些由于他人的疏忽或错误导致的事故。
人身事故 这个词在中文中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即涉及人的事故。随着社会对安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和精确性也在增加。
在**,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和人们对个人权益的重视,人身事故的处理和赔偿程序变得越来越规范。这个词也逐渐成为公众讨论安全问题时的一个重要词汇。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伤害和悲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痛苦、损失和法律纠纷。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目睹或遭遇人身事故,这个词可以帮助准确描述**,并引导相关的法律和医疗程序。
在创作中,可以将人身事故作为一个转折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戏剧性。
视觉上,人身事故可能让人联想到救护车、医院和悲伤的面孔。听觉上,可能包括警笛声、哭泣声和紧急广播。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personal injury" 或 "accident involving individuals",但在使用和法律定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人身事故 是一个在法律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准确描述*,还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精确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4.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