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2:50
“毫不迟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点也不犹豫”,用来形容人在做决定或采取行动时非常迅速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或拖延。
“毫不迟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如《左传》中有“不疑”一词,意为不犹豫。
在**文化中,果断和迅速的行动常常被视为积极和值得赞扬的品质。因此,“毫不迟疑”这个词汇在鼓励人们迅速行动和做出决策的语境中经常被使用。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勇敢和果断的情感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迅速行动,不拖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的情况,那时“毫不迟疑”这个词汇给了我勇气和动力,让我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毫不迟疑地穿越山谷,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想象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的画面,或者听到一个人果断下达命令的声音,这些都可以与“毫不迟疑”这个词汇产生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without hesitation”或“promptly”,它们在意义上与“毫不迟疑”相似,都强调行动的迅速和果断。
“毫不迟疑”这个词汇在鼓励人们迅速行动和做出决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积极作用,也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传递了果断和勇敢的价值观。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面对挑战时迅速行动的重要性。
在两分钟之内,列车把一些旅客抛在淋着雨的小站,就~地顶着雨向西冲去。
1.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迟】
(形声。本义:慢慢走)。
同本义。泛指慢。
【引证】
《说文》-迟,徐行也。 、 《广雅》-迟,缓也。 、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 、 《易·归妹》-迟归有待。 、 《荀子·宥坐》-陵迟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组词】
迟徐、 迟滞
4.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