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8:27
欢迎: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到来表示喜悦和接纳的态度。字面意思是对来访者表示热情的接待和良好的祝愿。
“欢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欢”和“迎”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欢”表示喜悦,“迎”表示迎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欢迎”。
在**文化中,“欢迎”体现了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各种社交场合,如婚礼、生日派对等,主人通常会用“欢迎”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喜悦。
“欢迎”一词给人带来温暖和愉悦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朋友的亲密和社区的和谐。
在我小时候,每逢春节,家人总是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戚,那种温馨的氛围至今难忘。
诗歌: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欢迎你,我的朋友, 在这美好的季节, 共享欢笑与温暖。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家人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听觉:听到门铃响起,主人热情地说:“欢迎,欢迎!”
在英语中,“welcome”与“欢迎”意思相同,但在表达方式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Welcome to...”来欢迎某人到达某个地方。
“欢迎”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接纳和喜悦,也体现了文化中的热情好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欢迎”这一词汇,能够增强交流的亲切感和友好氛围。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迎】
(形声。从辵(chuò)。本义:遇,相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迎,逢也。 、 《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以迎岁于东郊。 、 《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迎日推策。
【组词】
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