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4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48:00
欢蹦乱跳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或动物非常活泼,充满活力,动作轻快而欢快。字面意思是指跳跃的动作既欢乐又杂乱无章。
欢蹦乱跳 这个词汇源自民间口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书面语所接受。其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活泼和快乐被视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欢蹦乱跳** 这个词汇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和对儿童天性的赞美。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快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活力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我侄子在公园玩耍时的样子,他总是那么充满活力和快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小溪边,孩子们欢蹦乱跳,笑声如银铃。”
想象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欢蹦乱跳,背景音乐是轻快的儿歌,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kipping and hopping joyfully" 或 "bouncing around energetical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活力和快乐是相似的。
欢蹦乱跳 这个词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情感色彩,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活力和快乐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匀出你们欢蹦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和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大伙怀着~的尽情,迎接果实成熟的季节的到来。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蹦】
双脚并拢跳。泛指跳跃;乱动
【组词】
蹦跶、 蹦跳
[方言]决裂
3.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4.
【跳】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跳,…一曰跃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