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0:34
“枯瘦”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人或动物因疾病、饥饿或衰老而变得非常瘦弱,皮肤紧贴骨骼,缺乏肌肉和脂肪,呈现出一种干瘪、无生气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枯瘦”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传达一种悲凉、衰败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因某种原因而变得非常瘦,有时带有同情或担忧的意味。在医学或营养学领域,“枯瘦”可能与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相关。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形象的细微变化,例如“骨瘦如柴”更强调骨骼的突出,而“枯瘦”则更多地强调了干瘪和无生气的状态。
“枯瘦”由“枯”和“瘦”两个字组成。“枯”原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瘪,引申为人的身体失去活力和水分;“瘦”则指肌肉和脂肪的减少。这两个字结合,形象地描述了人因各种原因而变得干瘪和瘦弱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枯瘦”可能与贫困、疾病或不幸联系在一起,而在其他文化中,过度瘦弱可能被视为不健康或不美观。在文学和艺术中,枯瘦的形象常常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枯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凉和同情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以及对那些因各种原因而变得瘦弱的人的同情和关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枯瘦”来形容那些因疾病或营养不良而变得非常瘦的人,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担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身影枯瘦如秋天的枯枝,在风中摇曳,诉说着无声的哀愁。”
看到“枯瘦”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干瘪的树枝、瘦弱的动物或老人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枯枝的声音,或是老人沉重的呼吸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状态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会用“emaciated”或“gaunt”来形容非常瘦弱的状态,而这些词在形象和情感上与“枯瘦”有一定的相似性。
“枯瘦”这个词在描述人体状态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瘦弱,还带有一种情感上的悲凉和同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描述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瘦】
(形声。从疒(chuáng),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
同本义 。与“胖”、“肥”相对。
【引证】
《说文》。-瘦,臞也。 、 《孝经》-毁瘠羸瘦。 、 《周礼·廛人》注-久则瘦臞腐败。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组词】
瘦怯、 瘦怯怯、 瘦亭亭、 瘦岩岩、 瘦恹恹、 瘦伶伶、 瘦伶仃、 瘦客、 瘦悴、 瘦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