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3:16
“仗策”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仗”通常指战斗或战争,“策”则可以指策略、计策或计划。因此,“仗策”可以理解为与战争策略或战斗计划相关的概念。
由于“仗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与战争策略相关的使用,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仗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会是这样的:
“仗策”可能是由“仗”和“策”两个字组合而成,但在古代文献中也没有明确的记录表明这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临时的组合,没有形成稳定的词义。
在古代**,战争频繁,因此与战争相关的词汇在文化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仗策”作为一个词汇,并没有在历史文献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由于“仗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如果非要联想,可能会想到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仗策”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存在于历史或文学的背景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仗策”用于描述古代战争的场景,例如:
由于“仗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非要联想,可能会想到古代战争电影中的策略讨论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战争策略,例如英语中的“military strategy”或“battle plan”。
“仗策”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然而,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仗】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仗剑从之。 、 《史记·刺客列传》-独行仗剑至韩。
【组词】
仗斧、 仗节、 仗策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