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02:46
词汇“恇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恇惶”进行分析:
“恇惶”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因为恐惧、焦虑或不安而心神不宁的状态。其中,“恇”字有恐惧、害怕的意思,“惶”字则表示心神不安、慌乱。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恇惶”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困境或危险时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历史记载或古代小说中,当人物面临生死关头或重大抉择时,可能会用“恇惶”来形容其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恇惶”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的“恇”和“惶”两个单音节词。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逐渐合并为一个复合词,用以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人们更容易面临各种危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恇惶”这样的词汇在描述人们的心理状态时更为常见。
“恇惶”一词给人以紧张、不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挣扎、寻求出路的情景。
在现代生活中,“恇惶”一词的使用场景较少,但在描述某些特殊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时,仍可使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重大考试或面试前的紧张状态时,可以用“恇惶”来形容。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恇惶”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夜深人静时,心中恇惶,
月影摇曳,似诉离殇。
“恇惶”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和黑暗、压抑的画面,如电影中描绘主角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与“恇惶”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如英语中的“panic”或“anxiety”。
“恇惶”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
1.
【恇】
害怕;惊恐,恐惧。
【引证】
《说文》-恇,怯也。从心,匡声。 、 《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 、 《后汉书·张步传》-时国无嗣主,内外恇惧。
【组词】
恇惧、 恇迫、 恇恇、 恇惶、 恇慑、 恇骇、 恇眩
料想。
【引证】
元·武汉臣《生金阁》-我那里恇郭成的浑家,这等生的风流,长得可喜。
2.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