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8:38
恇怯(kuāng qi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胆小、害怕、缺乏勇气。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表现出的胆怯和畏缩的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恇怯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角色在关键时刻的犹豫不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懦弱或缺乏决断力。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恇怯可能与焦虑和恐惧症相关联。
恇怯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但相对较少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勇敢和果断被视为美德,而恇怯则常常被视为负面品质。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恇怯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成熟或不可靠的。
恇怯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退缩、犹豫和不安的情感。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勇气和决心的渴望,以及对克服内心恐惧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恇怯可能与某次失败的经历相关,比如因为害怕失败而没有尝试某项挑战,从而感到后悔。
在诗歌中,恇怯可以用来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恐惧:
夜幕低垂,星辰恇怯, 心中的恐惧如影随形。
恇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寂静的夜晚,或者是紧张、不安的音乐旋律。
在英语中,恇怯可以对应词汇如“cowardice”或“timidity”,它们在描述胆小和缺乏勇气方面有相似的含义。
恇怯是一个描述内心恐惧和缺乏勇气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社会行为,并在自己的表达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1.
【恇】
害怕;惊恐,恐惧。
【引证】
《说文》-恇,怯也。从心,匡声。 、 《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 、 《后汉书·张步传》-时国无嗣主,内外恇惧。
【组词】
恇惧、 恇迫、 恇恇、 恇惶、 恇慑、 恇骇、 恇眩
料想。
【引证】
元·武汉臣《生金阁》-我那里恇郭成的浑家,这等生的风流,长得可喜。
2.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