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3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38:10
“嘉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指的是对已故君主、贵族或重要人物的品德、功绩给予的高度赞扬和尊称的称号。这个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嘉”意为美好、赞许,“谥”则是指死后追赠的称号。因此,“嘉谥”整体上是指对逝者生前行为和贡献的正面评价和尊称。
在古代,嘉谥通常由或官方机构根据逝者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来决定,是对个人品德和功绩的最高认可。在文学作品中,嘉谥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尊贵。在口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传统文化时,可能会提及。
“嘉谥”一词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规范化,成为对重要人物死后评价的一种官方形式。在不同的朝代,嘉谥的标准和种类也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嘉谥是对个人品德和功绩的最高认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忠诚、孝顺和道德的高度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嘉谥也是对家族荣誉的一种体现,能够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
提到“嘉谥”,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尊贵和荣耀,以及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尊敬。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情感。
在现代社会,虽然嘉谥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传统文化时,仍可能提及。例如,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嘉谥可以用来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嘉谥”来表达对某人高尚品德的赞扬:
他如星辰般璀璨,
生前功绩昭昭,
死后嘉谥传世,
永载史册不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或祠堂的画面,其中展示着各种嘉谥的牌匾或碑文,传达出一种庄严和尊贵的氛围。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古琴或古筝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和肃穆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对英雄或领袖的尊称,如英国的“Sir”或“Dame”,但这些通常是在生前的荣誉,与**的嘉谥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嘉谥”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个人品德和功绩的重视,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价值观。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1.
【嘉】
(形声。从壴(zhù),加声。本义:善,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嘉,美也。 、 《尔雅》-嘉,善也。 、 《易·随》-孚于嘉。 、 《书·无逸》-嘉靖殷邦。 、 《周礼·大宗伯》-以嘉视亲万民。 、 、 《礼记·曲礼》-稻曰嘉蔬。 、 《礼记·坊记》-尔有嘉谟嘉猷。 、 《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组词】
嘉羞、 嘉况、 嘉言、 嘉祉
2.
【谥】
(形声。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本作“諡”。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本义。
【引证】
《北堂书钞》引《说文》-谥,行之迹也。 、 《白虎通》-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 《礼记·表记》-先王谥以尊名。 、 《论衡·道应》-诔生时所行为之谥。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增谥美显,荣于身后。
【组词】
谥法、 谥宝、 谥谱、 谥名
授与,加封;尤指死后追封。
【引证】
王褒《洞箫赋》-幸德谥为洞箫兮。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
【组词】
谥告、 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