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2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26:11
“比肩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它可能是由“比肩”和“人”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字面意思是指与某人并肩站立或并肩工作的人,通常用来形容与某人地位、能力相当的人。
由于“比肩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是平等的,或者在某个领域内是竞争对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环境中,比如职场竞争或学术比较。
由于“比肩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个人能力和竞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比肩人”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在特定领域内与他人竞争并寻求平等地位的人。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与他人平等竞争和提升自我的概念。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于自我提升和超越的联想。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几位可以称为比肩人的同事,我们在项目中互相竞争,也互相学习,共同推动了团队的发展。
在诗歌中,可以将“比肩人”用来形容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们是彼此的比肩人,
共同探索,共同前行。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人并肩站在山顶,眺望远方,象征着他们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两人在讨论问题时的对话声,充满了智慧和激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er”或“equal”,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可能与“比肩人”有所不同。
“比肩人”这个词汇虽然不是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人与人之间平等竞争和合作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