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2:14
生性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天生的性格、性情或者本性。它强调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这些特质往往在人的行为和反应中表现出来。
“生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生”指的是出生或生命,“性”指的是性质或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强调天生的特质。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认为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培养的。因此,“生性”这个词在讨论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时经常被提及。
“生性”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不可改变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常说的人格特质,如诚实、勇敢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生性乐观的朋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能保持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生性”:
生性如风,自由无拘,
穿越山川,不问归途。
想象一个生性自由的人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背景音乐是轻快的吉他旋律,这样的画面和声音能够很好地表达“生性”的自由和不受约束的特质。
在英语中,“生性”可以对应为“innate nature”或“natural dispositio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强调了天生的特质。
通过对“生性”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个人特质时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他人,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生性”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图和理解。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