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1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17:26
四海昇平(sì hǎi shēng pí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四海之内都升平”,其中“四海”指的是天下、全世界,“昇平”则是指和平、安定。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天下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和动乱。
在文学作品中,四海昇平常用来描绘理想的社会状态,如诗歌、散文等。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或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满意。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社会稳定和国际关系的和平状态。
四海昇平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四海”概念指的是周边的海洋,后来扩展到指整个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表达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在文化中,四海昇平**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念相联系,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历史上,这个成语多次出现在对和平时期的赞美和对战争时期的反思中。
四海昇平给人以安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蓝天白云、平静的海面和宁静的乡村。它激发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在个人生活中,四海昇平可以用来表达对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期望。例如,在家庭聚会时,长辈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祝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愿四海昇平,
人间无战火。
山河共长天,
岁月静好。
四海昇平可以联想到宁静的海景图片,或是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曲《高山流水》,这些都能增强对和平与安宁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rld peace”或“global harmon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和平与和谐的追求。
四海昇平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理想主义色彩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3. 【昇】 ③。
4.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