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8:2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27:47
孤山:字面意思是指单独的一座山,通常指在一片平原或水域中孤立存在的山。基本含义是指一座山与其他山脉不相连,独自耸立。
“孤山”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词源直接来源于“孤”和“山”两个字的组合。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孤山的意象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象征意义逐渐丰富和深化。
在**文化中,孤山常被赋予高洁、孤独和超脱的象征意义。例如,古代文人常以孤山为隐居之地,表达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孤山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孤独和高洁。它让我联想到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孤山的意象常出现在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中。每当我看到一座孤立的山峰,我都会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和自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山”:
孤山独坐,云雾缭绕,
心随风起,思绪飘渺。
远离尘嚣,静听松涛,
一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孤山的视觉联想是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山峰孤立,云雾缭绕。听觉联想可能是山间的风声和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孤山的意象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学中,孤岛或孤峰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超脱。
通过对“孤山”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丰富象征意义。孤山不仅是一座单独的山,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孤山的意象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选择,增强我的表达深度。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