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8:57
孤居: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独自居住,没有家人或同伴的陪伴。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体与社会的隔离状态。
“孤居”一词由“孤”和“居”组成。“孤”字古汉语中指单独、孤独,“居”字指居住。在古代文献中,“孤居”常用来形容隐士或独行侠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孤独居住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孤居”有时被赋予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意义。然而,在现代社会,长期的孤居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会问题,与孤独、社交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
“孤居”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静谧的山林、空旷的房间或是一个人孤独的背影。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对孤独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选择“孤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追求个人空间和独立性。例如,一些艺术家和作家可能会选择在偏远的地方孤居,以便更好地创作。
在诗歌中,“孤居”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孤寂的氛围:
在山之巅,我孤居,
远离尘世的喧嚣,
星辰为伴,夜风轻抚,
心灵的宁静,如此深邃。
在英语中,“孤居”可以对应为“solitary living”或“living alone”。不同文化对孤独居住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但普遍认为长期的孤居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孤居”一词不仅描述了一种居住状态,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孤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孤独、宁静或超脱的情感。通过对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差别,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