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34
牛听弹琴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牛在听人弹琴”,其基本含义是指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话双方的知识水平或理解能力相差悬殊,导致沟通无效。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幽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批评某人的无知。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向非专业人士解释专业问题时的无奈。
同义词:对牛鼓簧、对牛弹琴、对驴弹琴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这个成语出自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原意是指牛虽然听到了琴声,但并不理解,后来演变为比喻说话做事不看对象。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听众理解能力就强行灌输知识的行为,反映了人重视沟通效果和理解对等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以无奈和讽刺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沟通无效和知识不对等的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遇到过向完全不懂技术的学生解释复杂概念的情况,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牛听弹琴”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琴声悠扬,牛听弹琴,笑我痴狂。”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琴师在月光下弹琴,旁边是一头牛,它静静地吃着草,对琴声毫无反应。这样的画面和琴声的对比,强化了成语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意为“把珍珠丢在猪前”,比喻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懂得欣赏的人。
“牛听弹琴”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避免无效的交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幽默感。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3.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4.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