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05:01
庆幸:感到幸运或高兴,因为避免了不愉快的事情或结果。
庆幸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庆”和“幸”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庆祝和幸运。在古代汉语中,庆幸的使用较为正式,现代汉语中则更加口语化和日常化。
在中国文化中,庆幸常常与传统的“吉凶”观念相关联,人们倾向于在遇到好事时表达庆幸,以此来强化积极的心理状态。
庆幸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感到安心和满足。联想上,庆幸可能与阳光、笑脸等积极形象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庆幸可以用来描述对某个决策的满意,比如选择了一个好的学校或工作,或者避免了某个错误。
在诗歌中,庆幸可以用来增强诗句的情感深度,如:“庆幸那夜星光灿烂,指引我前行不迷失。”
视觉上,庆幸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或欢笑的面孔。听觉上,可能与欢快的音乐或笑声相关。
在英语中,“庆幸”可以对应为“rejoice”或“feel fortunate”,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庆幸是一个表达积极情感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庆】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个“文”字,中间有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本义:祝贺;庆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谓心所喜而行也。”-庆,行贺人也。…吉礼以鹿皮为挚,故从鹿省。 、 《广雅·释言》-庆,贺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庆子家驹。 、 《国语·鲁语》-故庆其喜。 、 《诗·小雅·裳者华》-是以有庆矣。 、 《三国志·吴主传》-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 、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
【组词】
庆忭、 庆寿、 庆问、 庆官酒、 庆成宴、 庆松
2.
【幸】
侥幸。 同: 倖
【引证】
《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 、 《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朝无幸位。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幸皆杀之。 、 《三国演义》-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
【组词】
幸心、 幸生、 幸民、 幸位、 幸得、 幸诡、 幸赏
幸亏。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幸大雪踰岭。 、 《广东军务记》-幸诚门未有烧。 、
【组词】
幸为、 幸然、 幸赖、 幸得、 幸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