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8:12
滞止(Stagnation)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停滞不前,不流动或不发展。在物理学中,滞止通常指的是流体在遇到障碍物时速度减为零的状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滞止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停滞或不活跃状态,如经济滞止、情感滞止等。
滞止一词源自拉丁语“stagnare”,意为“使停滞”。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stagnation”,在中文中,滞止一词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时候使用“停滞”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滞止常常与经济问题相关联,如“经济滞止”可能指的是经济增长的停滞,这在经济危机时期尤为常见。此外,滞止也可能用来描述个人或社会的心理状态,如“情感滞止”。
滞止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着缺乏进展和活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闷、无趣或沮丧的情境。
在个人生活中,滞止可能出现在职业发展、学习或人际关系中。例如,一个人可能在职业上感到滞止,因为长时间没有晋升或新的挑战。
在诗歌中,滞止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停滞,如:
时间在那一刻滞止,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静止的画面, 在心中永恒。
滞止可能让人联想到静止的水面,没有波纹,没有声音。在视觉上,它可能与平静但缺乏生机的画面相关联。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寂静或低沉的背景音乐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滞止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停滞”(ていたい)与中文的“滞止”有相似的含义,但在表达上可能更侧重于过程的停滞。
滞止一词在描述停滞不前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适用于物理现象,也适用于社会、经济和个人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停滞的状态,从而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更加丰富和精确。
1.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2.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