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7:12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恐吓等手段,针对非战斗人员或有意识地攻击平民,以达到政治、**或意识形态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旨在引起公众恐慌,迫使政府或社会接受其要求。
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的角落,
无辜的灵魂,在暴力中消逝。
我们呼唤和平,拒绝恐惧的统治,
用爱与希望,驱散黑暗的阴霾。
1.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
2.
【怖】
(形声。从心,布声。《说文》“作‘悑’”。本义:惶恐,惊惧)。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 、 《淮南子·脩务》-焦心怖肝。 、 《文选·宋玉·神女赋》-神心怖覆。
【组词】
恐怖、 怖畏、 怖怯、 怖覆、 怖肝、 怖沮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