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17
殊俗(shū s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不同的风俗习惯。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地区或群体特有的、与其他地区或群体不同的习俗或行为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殊俗”常用来描绘异域风情或特定文化的独特性,增强作品的丰富性和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文化差异或旅游体验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社会学,这个词用于学术研究,探讨不同社群的文化特征。
同义词:异俗、特俗、风俗、习俗 反义词:通俗、常俗
同义词中,“异俗”强调的是与其他习俗的差异,而“特俗”则侧重于独特性。反义词“通俗”和“常俗”则指的是普遍接受或常见的习俗。
“殊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殊”意为不同,“俗”指习俗或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文化或习俗的差异。
在中华文化中,“殊俗”常与“大同”相对,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有助于增进对不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殊俗”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异国情调、神秘感或新奇体验。它激发人们对未知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欣赏。
在旅行中,我曾亲身体验到不同地区的殊俗,比如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落中,我见识到了他们独特的服饰和舞蹈,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视文化的多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殊俗”:
在殊俗的舞步中,我看见了时间的河流, 每一步都是历史的低语,每一曲都是灵魂的歌。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市场,各种色彩斑斓的商品和服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背景音乐是当地特有的乐器演奏,这些都能让人联想到“殊俗”。
在英语中,“殊俗”可以对应为“exotic customs”或“distinctive traditions”,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强调了习俗的独特性和异质性。
通过对“殊俗”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加深了我对不同文化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使用这样的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