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31:00
乌托邦(Utopia)一词源自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151*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乌托邦》(Utopia)。字面意思为“不存在的地方”,由希腊语的“οὐ”(没有)和“τόπος”(地方)组成。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理想化的、完美的社会或国家,其中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都达到了理想状态,人们生活在和谐与幸福之中。
“乌托邦”一词由托马斯·莫尔创造,源自希腊语,意为“不存在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理想化的社会或国家,成为探讨理想社会的重要概念。
在西方文化中,乌托邦常被用来批判现实社会的不足,并提出理想社会的构想。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待。
乌托邦一词常带有一种理想化和美好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和谐、平等和幸福的社会。它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提醒人们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在个人生活中,乌托邦的概念可以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例如,在设计家居或规划社区时,人们可能会借鉴乌托邦的理念,追求更加和谐与美好的生活空间。
在诗歌中,乌托邦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在乌托邦的晨曦中,
阳光洒满无垠的田野,
人们和谐共处,
心灵在爱中自由飞翔。
乌托邦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和谐的自然景观、美丽的建筑和幸福的人群。听觉联想可能包括和谐的音乐和人们的欢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乌托邦的概念有相似的表达,如**的“大同世界”和印度的“梵天国”。这些概念都强调了理想化社会的追求。
乌托邦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理想和追求的象征。通过对乌托邦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理想社会的构建和实现可能性,激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 【乌】
2.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3.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邦,国也。 、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 《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以佐王治邦国。 、 《易·益》-利用为依迁邦。 、 《书·尧典》-协和万邦。 、 《诗·小雅·节南山》-以畜万邦。 、 《国语·周语》-后非众罔与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