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0:57
“剖蚌求珠”字面意思是指剖开蚌壳以寻找珍珠。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努力或付出代价来获取珍贵的东西,通常比喻为追求或获取某种宝贵的事物或知识。
在文学中,“剖蚌求珠”常用来形容主人公不畏艰难,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成功或智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付出巨大努力。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科研,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学者或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新的发现或知识而进行的深入研究。
同义词: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反义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敷衍了事
“剖蚌求珠”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原指实际的剖开蚌壳寻找珍珠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
在**文化中,珍珠象征着纯洁和珍贵,因此“剖蚌求珠”也常被用来象征对知识和美德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通过不懈努力来实现自我提升和知识积累。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坚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剖蚌求珠”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深入研究一个复杂课题时,需要不断地挖掘和探索,才能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新的见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剖蚌求珠,每一颗珍珠都是智慧的结晶。”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学者在灯下专注地研究书籍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象征着知识的探索和积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gging for gold”,虽然意思相近,但“剖蚌求珠”更具有东方文化的特色和深意。
“剖蚌求珠”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学方法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最终能够获得宝贵的成果。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我的思想和感受。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蚌】 蚌埠的简称。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