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7:14
玉殒香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美玉破碎,香气消散”,通常用来比喻美女的死亡或早逝。这个成语强调了美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和生命短暂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在描述美女早逝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美和生命的短暂是一个常见的主题。玉殒香消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即美的东西往往难以长久保存。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哀伤和惋惜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美丽的事物转瞬即逝,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某个年轻而有才华的人不幸去世,表达对其的哀悼和怀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正开,
玉殒香消梦难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rose that withered too soon”(一朵过早凋谢的玫瑰),也表达了美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玉殒香消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生命短暂和美的一种感慨,也是对珍惜和把握当下的提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丰富了我们对生命和美的理解,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那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却是《长恨歌》中,杨贵妃~,魂魄在了仙山的情景。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殒】
(形声。从歺(“歹”是隶楷写法),员声。歺(è),剔肉残余的骨头,常与“死亡”有关。本义:死亡)。
同本义。
【引证】
《一切经音义》引《声类》-殒,没也。 、 《一切经音义三》-殒,字书作陨,同于敏反。 、 《后汉书·隗嚣传》-妻子颠殒。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未尝殒于城中。
【组词】
殒亡、 殒骨、 殒没、 殒逝、 殒谢
3.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
4.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