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0:08
“玉汝于成”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大雅·文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玉,人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道理。基本含义是指人需要经过磨练和学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文学作品中,“玉汝于成”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努力和经历困难后取得成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面对困难不要放弃,因为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这个成语强调了学*和实践的重要性。
同义词:磨砺成才、千锤百炼 反义词:一蹴而就、不劳而获
同义词“磨砺成才”强调通过磨练达到成功,而“千锤百炼”则强调多次的锤炼和改进。反义词“一蹴而就”指事情一下子就成功,不需要努力,“不劳而获”则指不付出努力就获得成果。
“玉汝于成”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成为了鼓励人们努力学和不断进步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玉石象征着高贵和纯洁,因此“玉汝于成”也蕴含了通过高尚的努力达到成功的意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重视教育和个人成长的传统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断努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经常用“玉汝于成”来激励自己,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时,提醒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兼程路,玉汝于成时。” 这句诗表达了在艰难的旅途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会迎来成功的时刻。
想象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经过工匠的精心雕琢,最终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个过程可以联想到一段音乐,从简单的旋律逐渐发展成复杂的交响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 pain, no gain”(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强调了努力和成果之间的关系,与“玉汝于成”有相似的含义。
“玉汝于成”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鼓励人们努力学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追求进步,面对挑战时不放弃。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不以厚吾生者为荣,而以~于成者为乐。
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张载从小研究兵法,经范仲淹指点改研究《中庸》和《周易》。公元1069年,他辞职回老家横渠镇潜心苦读,经常思考问题而废寝忘食。著作有《正蒙》。他在书房写上《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汝】
(形声。从水,女声。本义:汝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出今河南,至安徽入淮,为淮河支流-汝水出宏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