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39:55
词汇“感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感麟”字面意思是指对麒麟的感受或感知。麒麟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神兽,象征着吉祥、仁慈和智慧。因此,“感麟”可以理解为对这种吉祥和美好品质的感受或领悟。
由于“感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对麒麟的描述和赞美,但直接使用“感麟”这个词的情况较少。
由于“感麟”的使用场景有限,以下是一些创造性的例句:
同义词:感瑞、感祥(都指感受到吉祥的征兆) 反义词:感凶、感灾(指感受到不祥或灾难的征兆)
“感麟”由“感”和“麟”两个字组成。“感”字意为感受、感知,“麟”字指麒麟。在古代文献中,麒麟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的事物,因此“感麟”可能源自对这种象征意义的感受和领悟。
在**传统文化中,麒麟是四灵之一,与龙、凤、龟并列,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未来。因此,“感麟”在文化上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有关。
“感麟”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吉祥的象征,带来一种祥和、美好的情感反应。
由于“感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感麟来,花开富贵满园栽。”
结合麒麟的形象,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只麒麟在祥云中漫步,周围是盛开的花朵和欢快的鸟鸣,带来一种祥和与美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感麟”的词汇,但类似的象征性词汇,如对吉祥动物或神兽的感受,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体现。
“感麟”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主要与*传统文化中的麒麟象征有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尽管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机会不多,但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麟】
(形声。从鹿,粦(lìn)声。本义:大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麟,大牝鹿也。 、 《说文》。朱骏声曰:“经典皆以麟为之。”段曰:“经典无作麐者。”-麐,牝麒也。 、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射麋脚麟。 、 张衡《东京赋》。薛注:“大鹿曰麟。”-解罘放麟。 、 《潜夫论·贤难》-惧失麟鹿而获艾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