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01
摩肩擦背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人们肩并肩、背靠背地挤在一起,形容人群非常拥挤,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频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公共场所或活动中人群密集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摩肩擦背 常用来描绘热闹非凡的市集、节日庆典或大型**,增强场景的生动性和氛围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拥挤的场合,如地铁、公交车、演唱会等。在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或交通管理,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人流密集的区域或高峰时段的交通状况。
摩肩擦背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由“摩肩”和“擦背”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拥挤环境中的身体接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描述城市生活和公共交通的拥挤状况时。
在文化中,摩肩擦背 常常与热闹、喜庆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或是大型庆典活动。这种拥挤的场景在文化中往往被视为繁荣和活力的象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既兴奋又有些不适。兴奋是因为它能描绘出热闹和活力,不适则是因为拥挤的环境可能会带来压力和不便。联想上,我会想到熙熙攘攘的市集、欢声笑语的节日庆典,以及人们在拥挤中寻找一丝空间的情景。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摩肩擦背 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期参加的一次音乐节。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聚集在音乐节的场地。随着音乐的响起,人们开始随着节奏摇摆,尽管拥挤,但大家都沉浸在音乐和欢乐的氛围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摩肩擦背的夜市, 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每一声吆喝, 都是城市的脉搏。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繁忙夜市的画面,人们肩并肩地走着,脸上带着笑容,背景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和热闹的叫卖声。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明快的街头音乐,伴随着人们的欢笑声和交谈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cked like sardines",形容人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这个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常用来形容拥挤的场合,但其形象和联想与摩肩擦背有所不同。
摩肩擦背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群拥挤的场景。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城市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发现我摩肩擦背的人群中,穿蓝衣衫者毕竟是少数。
1. 【摩】 用手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抚摩。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擦】
(形声。从手,察声。本义:摩擦)。
同本义。
【引证】
《西游记》-那块铁…擦擦儿筋伤!
【组词】
擦背、 擦肩、 擦拳磨掌
4.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