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0:14
时长:指某件事情或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度。它是一个量度时间的概念,通常用于描述**、活动、过程或状态的持续性。
时长一词源自汉语,由“时”和“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时”指时间,“长”指长度或持续。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时间长度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时长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时长的管理尤为重要。例如,在商业环境中,高效的时长管理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时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等待、耐心或时间的流逝。它可能引发对过去**的回忆或对未来时间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时长”来规划我的工作和休闲时间。例如,我会根据电影的时长来安排观影时间,确保不会影响其他计划。
在诗歌中,时长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时光如梭,时长如梦,
岁月的河流,无声无息。
时长可能让人联想到时钟的滴答声或日晷的影子,这些都是时间流逝的视觉和听觉象征。
在英语中,“时长”可以对应为“duration”或“length of time”。不同语言和文化对时间的感知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但核心概念相似。
时长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时间的流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时长词汇有助于提高沟通的精确性和效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时长的合理分配。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