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03
时间性(Temporal)是一个描述与时间相关的特性的词汇。它通常用来指代事物、**或概念与时间的关系,包括它们的持续性、顺序、变化和周期性等。
时间性一词源自拉丁语“tempus”(时间)和后缀“-al”(与...有关的)。在现代英语中,它被广泛用于描述与时间相关的各种属性。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时间性可能有着不同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时间性往往被视为效率和生产力的标志。
时间性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紧迫感、变化和生命的有限性。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工作中考虑时间性,比如制定项目计划和安排会议。这种对时间性的敏感帮助我更有效地管理我的工作和时间。
在诗歌中,时间性可以被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时间的河流无声流淌, 带走了青春的容颜, 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在记忆的岸边轻轻回响。
时间性可能让人联想到时钟的滴答声、日历的翻页声,或是季节更替的景象。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强化了时间性的概念。
在不同语言中,时间性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time-sensitive”在中文中可能被翻译为“有时间限制的”或“时效性强的”。
时间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涉及时间的物理属性,还涉及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和利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时间性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世界。通过深入学时间性,我更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实践这一概念。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