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2:19
“作小服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故意表现得卑微、顺从,以迎合他人或避免冲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压力或情境下,不得不采取低姿态,表现出谦卑和顺从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作小服低”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权势面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臣子对**的恭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某人过于顺从或缺乏主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行为模式。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如“卑躬屈膝”强调身体的屈服,而“不卑不亢”则强调态度上的平衡和坚定。
“作小服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下人们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有所变化,但核心意义——即在压力下表现出谦卑和顺从——仍然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是一种美德,因此“作小服低”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社会适应策略。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过度顺从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压抑、无奈和牺牲,给人以消极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保持自我和适应社会之间寻找平衡。
在职场中,有时为了团队和谐或职业发展,可能需要暂时“作小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可以将“作小服低”作为一种隐喻,表达在逆境中保持谦卑但坚韧不拔的精神。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头鞠躬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顺从的语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wing and scrap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顺从和谦卑的意味。
“作小服低”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行为和文化背景,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保持自我和适应环境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3.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4. 【低】 (形声。从人,氐(dǐ)声。本义:下,与“高”相对)。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