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5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57:11
作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使某物失去效力或不再有效。在法律、行政或商业文件中,作废通常意味着某个文件、合同或票据被宣布不再具有法律约束力或交易价值。
作废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作”(做、进行)和“废”(废弃、无效)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废”已有废弃、无效的含义,而“作”则加强了这一动作的执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现代社会,作废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法律、商业和行政管理中,反映了社会对规范和秩序的重视。例如,无效的合同或票据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因此作废的程序和规定通常非常严格。
作废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或遗憾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意味着某个预期的结果或计划未能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带来解脱感,特别是当某个不再需要的承诺或义务被正式解除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技术问题导致电子票务系统中的票被作废的情况。这不仅带来了不便,也让我意识到了技术故障可能带来的法律和财务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作废”用于描述一段逝去的爱情或友谊:
曾经的誓言,如今已作废,
如同枯叶随风飘散。
心中的承诺,化作尘埃,
在时光的长河中消散。
作废可能让人联想到撕毁的纸张、废弃的物品或关闭的门。在视觉上,这可能表现为破碎的图像或褪色的颜色。在听觉上,可能与沉闷的关门声或撕纸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作废”可以对应为“nullify”或“invalidate”。这些词汇在法律和商业文件中同样表示使某物失去效力。不同文化中对作废的处理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作废这个词在法律、商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涉及正式的程序和规定,也反映了社会对规范和秩序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作废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处理相关事务。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