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04
“再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女性在离婚或丧偶后再次结婚。它强调的是婚姻状态的转变,即从单身或丧偶状态重新进入婚姻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再嫁”可能被用来探讨女性的自主权、社会地位或情感历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简单地指代某人再次结婚的事实。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它可能涉及更复杂的议题,如婚姻法、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
同义词“再婚”和“二婚”在意义上与“再嫁”相似,但“再婚”更中性,不特指女性,而“二婚”则强调是第二次婚姻。反义词“初婚”指第一次结婚,“守寡”则指寡妇保持单身状态。
“再嫁”一词源于汉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由于社会观念和法律的限制,寡妇再嫁可能会受到诸多限制和偏见。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再嫁”可能承载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寡妇再嫁可能会被视为不贞或不吉利,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逐渐被摒弃,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幸福和自主权。
“再嫁”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新生和自我实现。它代表了一个人在经历生活挫折后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选择和幸福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一位朋友在经历丧偶的痛苦后,勇敢地选择了再嫁,她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再嫁”不仅仅是婚姻状态的改变,更是个人成长和自我肯定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再嫁”:
在岁月的长河中,她轻轻再嫁,
带着过往的记忆,迎接新的晨曦。
想象一位女性在婚礼上微笑的画面,背景音乐是温馨而充满希望的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强化“再嫁”带来的积极和乐观的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再嫁”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marriage”,而在某些文化中,寡妇再嫁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社会压力和偏见。
通过对“再嫁”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婚姻状态的改变,更是反映了个人选择、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