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43:20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著名诗作的标题,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英国剑桥大学(Cambridge,中文常译为“康桥”)的深情告别。字面意思是指再次告别康桥,这里的“再”表示又一次,“别”是告别的意思,“康桥”则是剑桥的别称。
在文学语境中,“再别康桥”常被引用以表达离别之情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徐志摩的诗歌或剑桥大学时。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比较文学中,这个词组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徐志摩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同义词:告别剑桥、离别康桥 反义词:重逢康桥、再会剑桥
“再别康桥”源自徐志摩的同名诗作,该诗创作于1928年。这个词组在汉语中并没有特别的词源,它是由诗人创造的,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场景。
在文化中,徐志摩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尤其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它不仅代表了徐志摩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和探索。
这个词组常常引发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剑桥的美丽风景、学术氛围以及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无限留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留学经历结束后,用《再别康桥》中的诗句来表达我对那段时光的感慨和不舍。
在创作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剑桥的古老建筑和宁静的河流;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古典音乐,以增强诗中的离别氛围。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词组,但可以用“parting from Cambridge”或“farewell to Cambridge”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再别康桥”这个词组不仅是一个诗作的标题,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诗歌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别】
3.
【康】
(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穅。-康,谷皮也。 、 《庄子·逍遥游》-尘垢粃穅。 、 《汉书·陈平传》-亦食穅何覈耳。 、 《庄子·天运》-播康迷目。
4.
【桥】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 、 《史记·秦本纪》-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 刘禹锡《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 、 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 、 宋·姜夔《扬州慢》-桥边红药。 、 《广东军务记》-桥边一带。
【组词】
桥阁、 桥津